服务热线
13620078643
五月的松山湖,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。作为我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,大湾区综 
犹如黑马,20年来松山湖一路奔腾向前,从科技产业园起步,蝶变为国家高新区,再到被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……
人们不禁要问,松山湖为什么能?
时间回溯到2007年,中国首台、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落户东莞。虽然短期内这一“国之重器”不会直接带动GDP增长,但东莞仍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与服务,为松山湖埋下了一颗创新能级跃升的种子。
松山湖一路“开挂”的核心秘诀,正是在于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,并使之成为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。
如今的巍峨山下,中子源路沿线分布着中国散裂中子源、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全球一流的创新平台,蕴含着大湾区对前沿科技的无限畅想。
近30位院士级科学家,超过120名顶尖高端人才扎根于此。“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科学家将不再意外”的愿景照进现实。
在人才“活水”的灌溉下,前沿科技的“种子”在东莞肥沃的产业“土壤”里开花结果,科技关键变量释放出令人瞩目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度。
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例,成立三年已孵化成立产业化公司25家。如今的松山湖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66家,R&D投入占GDP比重近11%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。
当前,东莞正全力 
当下,松山湖已精心绘制发展总体规划、科学功能规划、国土空间规划三大顶层设计规划蓝图,立志到2035年初步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城,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,为创新型国家建设“开疆拓土”。
步履不停的松山湖正与深圳及周边城市共同携手,对标世界一流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齐步迈向逐梦征程新坐标,共同奏响创新驱动新乐章。